针灸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,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。但在长期应用过程中,其也存在一些危害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危害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期针灸的十大危害。
1.易感染
针灸过程中需要刺入皮肤,如果不注意消毒,会容易引发感染,导致皮肤炎症或其他感染病症。
2.过敏反应
部分针灸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,如头昏、血压下降、呼吸急促等,严重者会导致休克。
3.针灸反应
针灸过程中会引起疼痛、肌肉僵硬、头晕等人体不适反应,严重者还会导致神经系统症状。
4.神经损伤
如果操作不当,针灸针可能会刺到神经,导致神经损伤,引起疼痛、麻木、肌力减退等症状。
5.心脏病患者不宜
心脏病患者由于本身心脏承受能力差,不宜进行针灸疗法,以免加重病情。
6.未愈合伤口禁用
身体有未愈合伤口或烧伤患者不宜进行针灸,以防止病情加重。
7.孕妇不宜
孕妇应该避免针灸治疗,以防对胎儿产生影响。
8.内脏损伤
任何一个不慎下针,或者炙制不合适,都可能引起内脏损伤。
9.细菌感染
如果使用的针灸器具不合格,容易造成全身细菌感染,引起疾病传播。
10.心理压力
有些针灸手法过于疼痛,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,甚至会影响治疗效果。
综上所述,长期针灸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,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,必须要找正规的医疗机构,避免贪图便宜而去一些不知名的小诊所,以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加重病情。同时,也要在治疗过程中认真听从医师的建议,配合治疗,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。